兒童腦瘤|巫康熙醫師|血液病暨兒童癌症專業團隊

兒童腦瘤

重點:

1. 腦瘤的症狀包括嘔吐,頭痛,神經症狀(如走路不穩,抽搐,手腳沒力…等 ),腦瘤是兒童第二常見的腫瘤,所以兒童有以上的症狀是要特別小心。

2. 腦瘤的種類非常多種,正確的病理分類和分期,十分重要,需和病理科、放 射科核醫科…等仔細的討論,我們團隊定期針對每個病患進行跨團隊討論。

3. 腦瘤治療雖以開刀切除為主,但以藥物治療和放射治療也常有很重要的角色 ,需要整合很多的團隊加以治療,我們團隊對腦瘤十分有經驗,特別是腦部 的生殖細胞瘤,早期積極整合治療可以達到約90%的治癒率。

4. 高惡性度的髓母細胞瘤(Medulloblastoma),以前治癒率不佳,我們團使 用新的藥物和自體骨髓移植,大大提高治癒率。

「門診中,母親帶著一位就讀國小四年級的女童,媽媽訴說著:「我的小孩這 半年常常喊頭痛,她原本的功課很好,最近卻常常忘東忘西、吃東西會吐、一 直流鼻水,甚至走路有點雙腳無力,本來懷疑是感冒,但是去診所看了好幾次 都沒有改善,為什麼會這樣呢?」
而在診斷出腦瘤之後,許多疑問隨之而來:
「為什麼我的孩子會得腦瘤?」
「是哪裡沒照顧好?」
「是不是飲食上面出了問題?」
「會不會跟遺傳有關係?」
「還是新聞報導過的家中微波過多或住家附近有基地台?」

何謂兒童腦瘤:

「兒童腦瘤」是僅次於白血病的常見兒童癌症的第二位,大約為每年每十萬小 孩中,有2-3名新的腦瘤兒童病患,兒童腦瘤可能發生於各年齡層,目前詳細致 病之原因仍不清楚,此病不具傳染性、不會遺傳。目前也沒有科學證據證明與 基地台、電磁波有相關性。

在台灣,常見的腦瘤位置,於小腦天幕上的發生率占了59.1%,病理類別以星狀 細胞瘤(Astrocytoma)的比例最高,約占41.7%,其次為髓母細胞瘤 (Medulloblastoma),病童常以頭痛、嘔吐、視力問題(複視、模糊等)、局部神經 症狀、抽搐等等症狀表現而入院被診斷。

兒童腦瘤常見症狀:

腦瘤本身或併發的水腦症導致「顱內壓升高」,腦壓過高的症狀包括:頭痛、 嘔吐、視覺模糊; 腦瘤壓迫神經造成神經症狀,如走路步態不穩、嗜睡、癲癇發 作…等,這些都可能是腦腫瘤之早期症狀。腦壓高的症狀(如頭痛和嘔吐)在一 開始時不會很明顯,往往會被誤認為感冒或腸胃炎,而隨著時間進展,腫瘤越 長越大,那麼臨床症狀就會越來越明顯。

腦瘤會因腫瘤位置的不同,而有不同的局部性神經症狀,包括有:

1. 腫瘤擠壓小腦:平衡系統受到影響,走路搖搖晃晃、手的協調降低(手抖、 抓不準)。

2. 長在腦幹:出現複視、斜視、顏面不協調、聽覺障礙、吞東西時容易嗆到 ,講話聲音沙啞或不流暢、手腳較不靈活。

3. 長在腦下垂體周圍:引起內分泌功能障礙、性早熟、尿崩症。

4. 長在腦前葉:引起人格變化、記憶力減退,情緒改變。

5. 長在視神經徑路:孩子的視覺、視野受影響,眼球不由自主的震顫、不易 對焦。

6. 長在腦部下視丘附近: 孩子的食慾受到影響,但最大的特徵是不管食慾好壞 ,孩子都會很瘦,外觀彷彿營養不良。

7. 長在大腦皮質層:此是大腦較為外圍的神經組織,往往沒有任何的神經症 狀,而是以癲癇發作呈現出來。

除了上述這些表徵,孩子的學習成績無緣無故的退步,記憶力莫名其妙的越來 越差,或是上課時的專注力變差、脾氣變壞、個性與生活習性改變等,也都有 可能是腦瘤的初始徵兆,須由血液腫瘤科醫師進一步的檢查與判斷。

腦瘤診斷評估方式:

為了找出病人的病因,醫師會先詢問病史和身體檢查。腦瘤要被診斷出來,通 常是已出現症狀就醫,醫師一旦初步檢查後,覺得腦瘤的可能性很高,就會安 排進一步的檢查,這些檢查主要是腦部的影像掃描,包括腦部電腦斷層攝影 (CT)、腦部磁振影像(MRI),這是目前最常用來診斷兒童腦腫瘤的工具,它能精 確的顯影腦部腫瘤的位置、大小、對周圍組織的影響、是否有合併水腦症、顱 內出血等情況。透過這些檢查,可以確診孩子是否為腦瘤,並追蹤治療成效。

兒童腦瘤的治療:

兒童腦瘤的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、藥物治療(化學治療)及放射治療為主。如果手術能將腫瘤完全的切除乾淨,復發的機會就會小很多,有些良性腫瘤,完全切除之後就幾乎等同痊癒,不需要後續的治療。

腦瘤若是惡性的,除了手術切除之外,接著還需要做放射線治療與化學藥物治療,以便腫瘤細胞能徹底的被消滅而腫瘤不再復發。經醫師評估,手術切除會產生嚴重的神經損傷,因此無法進行手術時,這時就要直接接受放射線治療以及後續的化學藥物治療,而放射線治療對於未成熟的腦部,可能會有較大的負作用,因此三歲以下的兒童,不建議接受放射線治療。
而除了傳統的化療藥物之外,某些腦瘤可以搭配抑制腦瘤血管新生的輔助藥物,達到更好的療效。某些腦部腫瘤(如髓母細胞瘤、生殖細胞瘤等)倘若在經過上述治療仍無法改善、惡性度較高的腦癌、或年紀較小不能接受放射治療的幼兒,則可以選擇高劑量化療合併自體幹細胞移植來做治療。

兒童腦瘤需透過跨領域專業醫療團隊合作(如:兒童血腫科、兒童神經外科、病理、影像科、放射治療科、復健科醫師、兒童心智科醫師、內分泌科醫師、營養師…等),進行治療計畫的整體討論與規劃。雖然治療過程極為辛苦,但是在完成治療後,病童也多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。

副作用與照護注意事項(化療副作用與照護注意事項,可詳見白血病或其它單元) :

兒童腦瘤於術後,將輔以化學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,而化療或放療常見的副作用,其中較為家長擔心的大多是感染、貧血、出血、脫髮、噁心嘔吐、嘴破、食慾不振、肝腎毒性等;。事實上,以現今的醫療下,很多的副作用皆可以在治療時被有效控制,且這些副作用在停藥後多半可以恢復。其中,因骨髓抑制造成血球低下的副作用須特別留意,因為若引起嚴重的感染,恐有敗血症的危險,故若出現發燒(>38度)情況,務必立即返院治療。所以,口罩不離口、勤洗手、減少出入人多密集處、均衡營養、適當運動與休息等,往往可以減少感染的發生。

患童的營養補充,最重要的原則就是”乾淨煮熟、避免生食”,對於外面販售食物,建議以完整密封佳,而手搖涼品飲料、涼麵、刨冰等,治療時因抵抗力較弱,請勿食用。部分的患童因治療時導致口腔粘膜破損、味覺改變、食慾不振,除了口腔清潔的重視外,亦可透過少量多餐進行營養補充,家長可與院內營養師一同討論,讓患童的營養均衡有更多的變化及選擇。
然而,額外的營養補充品或增強免疫力之草藥,則應該與醫師詳細討論之後方可使用,避免與治療藥物發生衝突導致毒性增加或失去效用。

放射治療時不會造成病患的不舒服,但治療後要定期追蹤內分泌的情況,如有低下,要提早治療。

結語:

一般民眾對兒童腦瘤之治癒率感到害怕,其實隨著醫學的進步,腦瘤的手術技術與方法、放射線治療的種類與方式、化學藥物治療的不同類型藥物也是與時俱進,現在很多腦癌有不錯的治癒率。
腦癌的治療需要很多團隊的整合,如復健和內分泌的協助,也相當重要,我們團隊對腦部腫瘤很有經驗,除開刀外,新藥的使用和骨髓移植的治療,大大的提高腦瘤的治癒率。

案例:

小強是個5歲的可愛小孩,這2個星期來常喊頭痛,痛得好像要裂開似的,尤其是剛睡醒的時候,更易發作,有時無緣無故也會。爸爸帶他去醫院,醫師幫小強安排腦部斷層掃描,結果發現小強的小腦長了一個腫瘤,並阻塞了腦脊髓液的流通,所以造成腦壓上升,難怪小強會頭痛、嘔吐。
醫師說要開刀切除腫瘤,那不就要把頭切開來嗎?這樣部是很危險嗎?開刀以後會不會有後遺症?會像電視演的那樣,失去記憶,或是癱瘓變成植物人?